這幾年街頭巷尾常看到年輕人拿著五顏六色的電子菸吞雲吐霧,草莓牛奶、薄荷巧克力這些夢幻口味,搭配科技感造型,讓人以為這東西就像手搖杯一樣無害。但你知道嗎?世界衛生組織早就把電子菸歸類為「電子尼古丁傳送系統」,那些標榜「無焦油」「幫助戒菸」的廣告詞,根本是披著糖衣的毒藥。
電子菸液加熱後會產生乙二醛、甲醛等傳統香菸沒有的有毒物質,這些化學物質就像隱形砂紙,每天磨損你的支氣管。台中榮總胸腔科醫師就遇過案例,20多歲的年輕人抽電子菸才兩年,肺功能竟然退化到像60歲老菸槍,爬個樓梯就喘到要拿救命噴霧。更恐怖的是調味用的雙乙酰,這東西加熱後會引發「爆米花肺」——學名叫閉塞性細支氣管炎,肺部會像被膠水黏住一樣逐漸失去彈性。
很多想戒菸的人把電子菸當救命稻草,但高雄長庚研究發現,電子菸尼古丁濃度比傳統菸更高,有些甚至超標數十倍。尼古丁會讓血管收縮、血壓飆升,這對已經有慢阻肺的人來說根本是雙重打擊。台北市聯合醫院胸腔科主任就搖頭說:「門診看過太多案例,本來抽紙菸肺功能只剩60%,改抽電子菸後半年掉到40%」。
英國研究團隊做過實驗,把肺炎鏈球菌、綠膿桿菌這些肺部常見致病菌泡在電子菸蒸氣裡,結果這些細菌就像吃了大力丸,生物膜增生速度比泡傳統菸霧還快。這代表什麼?當你在抽電子菸時,其實是在幫肺裡的壞菌蓋碉堡,慢性支氣管炎、肺氣腫這些慢阻肺症狀會惡化得越來越難控制。
2020年中國研究顯示,40歲以上電子菸使用者得慢阻肺的機率比非吸菸者高3.5倍,而且病程進展速度是傳統菸的1.8倍。更驚人的是二手電子菸危害,世衛報告指出密閉空間抽電子菸會讓PM2.5濃度暴增數百倍,家裡有慢阻肺長輩的,就算自己不抽也會被波及。
迷思破解時間
1. 「電子菸能幫助戒菸?」
天津中研附院劉永平醫師直接打臉:「世衛早就聲明不建議用電子菸戒菸」。台北榮總戒菸門診統計,改用電子菸的患者有87%最後變成「雙重使用者」,反而尼古丁攝取量更多。
2. 「抽淡菸比較安全?」
高雄醫學大學研究發現,電子菸使用者會不自覺增加抽吸頻率,實際吸入的尼古丁和毒素反而更多。就像喝低卡可樂反而喝更多,根本自欺欺人。
3. 「年輕抽沒關係?」
青少年肺部還在發育,電子菸會讓呼吸道發炎因子IL-8暴增,台北馬偕兒童醫院就收治過15歲患者,肺功能損傷程度相當於30年老菸槍。
走訪台中電子菸專賣店,老闆阿翰(化名)私下透露:「很多客人是高中生用零用錢來買,最愛99元水果口味拋棄式,以為就像吃糖果。」但這些來路不明的中國製菸彈,重金屬超標問題嚴重。新北市衛生局去年抽檢市售電子菸液,65%含鉛量超標,還驗出農藥殘留[根據台灣在地新聞補充]。
「門診最心痛的是30歲確診慢阻肺的工程師,他以為電子菸比較潮、比較健康,結果現在出門都要帶氧氣瓶。」林口長庚胸腔科主治醫師嘆氣說。這些患者肺功能通常以每年2%速度惡化,但抽電子菸的族群惡化速度會加快到3.5%,等於提早10年坐上輪椅。
自救指南
• 老菸槍想戒菸,直接找醫院戒菸門診用貼片或口嚼錠,別碰電子菸
• 40歲以上每年做肺功能檢查,就像做健檢抽血一樣基本
• 家裡有人抽電子菸,強制規定只能去陽台抽,避免二手煙害
• 年輕人聚餐時遇到勸菸,直接回「我肺活量要留著唱KTV啦!」
這波電子菸風潮就像當年的塑化劑食品,現在覺得沒事,十年後醫院就會塞滿呼吸困難的患者。保護肺部沒有捷徑,唯一真理就是——不管傳統菸還是電子菸,早戒早健康!
發佈留言
很抱歉,必須登入網站才能發佈留言。